2015年11月23-28日,我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董晓红教授带领青年教师朱振华、毛帅,前往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与泉州师范学院,就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与三所高校进行学习交流。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是一个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办学层次齐全,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实习基地完备的福建省重点学科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单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院还是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招生资格的院校。此次调研从学生培养以及实习、创业教育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中的运作模式,到参观学习旅游ERP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实验室、旅游创业实验室建设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吸收了最前沿和先进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自身的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了示范和参考,收益良多,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较快应用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中:
1、明确办学思路和培养定位,确定短、中、长分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培训方案与规划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历史虽然不长,但在教学传统和培养机制方面有需要去粗存精,既要把办学历史中的财富总结传承好,又应当根据招生、教学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和专家论证的方式进一步确定发展方向和办学思路,统一全员思想,狠抓不懈持之以恒的改变旅游管理专业目前的瓶颈问题,争取在全校本科评估的大环境下,借力资源整合优势,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提升与飞跃。
2、应当立足我校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创新校企合作和实训实习的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
近年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传统企业合作对象面临自身转型而导致合作过程中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产生,需要在校企合作方面继续探索有效模式。对比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校企合作的底气和魄力,我们应当满怀责任心与危机感,通过集体智慧,立足地方资源,探索务实、高效、透明、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3、针对近年来学生年龄结构和心理结构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早拿方案,早做准备,分阶段有步骤的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筹备工作
无论是厦门大学还是华侨大学实际上都存在着90后新生对服务业抵制情绪较浓,学生实习前紧后松,心理状态起伏较大等问题。两校近年来的经验和方法也主要集中在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孵化校外市场化管理的方式,即通过校内的实习实训为校外的市场化管理实习热身,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综上所述,此次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的考察和访问交流,带给我们教研室的思想触动、碰撞很大。一方面既有对一流院校在软硬件设施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合作交流方面成熟完备的系统机制的企羡,另一方面更有对本专业目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师资力量不够,硬件设施不足,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的反差和不满。当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切改革发展的步伐都应该“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旅游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院系上下应当凝聚智慧,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在奋发图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驱动下,争取校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在招生、培养、教学、科研,尤其是实习实训方面加大学校智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力度,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信念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
董晓红